法制晚报讯(记者 张丽 通讯员 张蔚)今天上午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布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5》。报告认为,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状况良好,但教师情绪衰竭情况值得关注,职业待遇亟待提高。
该报告立足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,以及民办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,呈现我国当前民办教育现状,为进一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。(法制晚报微信公号ID:fzwb_52165216)
据介绍,报告共采集上海、浙江、甘肃等十余省份的70多所民办高校的7168名教师和43574名学生的有效发展信息,主要维度有:教师的教学效能感、职业倦怠、环境待遇和职业培训;学生的情绪管理、“双创”基础、学习力、能力发展和获得感等。
报告认为,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良好。整体而言,学生情绪管理、学习力、能力发展和获得感相对较好,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还有提升空间、学生想象力创新素养水平不高、学生学习毅力有待提高、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水平略低、学生认同感不高。
对这一问题,需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,疏导学生不良心理;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,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;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,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;合理设计课程结构,发展学生专业技能;积极培育学生获得感,提高学生社会认同感。(法制晚报微信公号ID:fzwb_52165216)
报告指出,全国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状况良好,但教师对学生投入度不够;教师情绪衰竭情况值得关注;教师的职业待遇亟待提高。需进一步转变教师管理模式,促进民办高校师生交流制度化;制定相应的措施,预防和缓解教师的情绪衰竭;清理各类歧视政策,落实民办高校教师待遇。